Skip to content

R#057 降本增效的代价

Posted on:2025-07-08 03:00:00

事件

  1. 火车破窗事件。我关注的重点在于为什么乘务员不敢破窗,他可能才是最进退两难的一个——一方面他也是在车厢中知道当前体感温度的人,要去安慰乘客,还要听命于领导维持规则。这让我想起来公司里有相当多的人死板维护规则,但忘了制定规则的初衷。某种环境下,大家对规则的弹性承担能力无限趋于 0,这种僵硬死板才是让用户最痛苦的事情。
  2. 东航原董事长刘绍勇落马。东航事件不对社会公开结果,其结果不言自明。最近南航又出现机长自杀事件。我认为两件事情的联系在于为了使公司盈利,激进地制定规则削减员工开支迫使主动离职所致。

信息

  1. 扎心的真相:上班是如何摧毁我们的心态、生活和幸福感的?【围炉夜话】:比较认同,上班实际上抢占了人发展多样性的时间,是一种事实上的维稳和剥削,马克思还是牛的。

灵感

  1. 发现很多人确实只会问 AI 一些模棱两可的问题,压根不知道怎么提问才能让 AI 减少歧义和准确理解,也不会理解结果,所以问题本质似乎还是出在提问者身上,如果提问人对问题本身都不理解,自然也没法问出好问题,于是越发觉得 AI 只是另一种搜索工具,不知道搜什么的人还是不会。
  2. 优秀项目的表现:可持续、多方面、独特性。可持续指的是边际成本随规模和时间递减,且跟随时代发展进行迭代;多方面指的是与已有的、可能有的内容联动共同发展;独特性指的是提供了其他项目提供不了的价值。

系统

Other

  1. 放在历史看,这轮经济转型、降本增效带来的代价只会成为后续历史书上寥寥几个字,但历史放在经历者身上就是一座大山,目前我感受如下
  • 1)只有少数人,也许是十分之一、百分之一吃到了经济转型的红利,其他没吃到红利的人只能感受到经济下行的被动,不安、损失、消极使相当多的人戾气严重、失去对未来的希望。更麻烦的是,处于灰色中间态的人,可能只是在某个事件上得利,比如工作的某一部分,这部分人群表达欲最高,情绪波动也更大,更容易在互联网上放大负面情绪,毕竟,人们更乐于表达负面。

  • 2)新人开始缺乏社会化的锻炼,一方面用工单位还抱着人多的是你不干有的是人干的态度宁缺勿滥,但另一方面又要裁员换血来达到降本增效的目的,这就造成人才错配,回到了那个经典的笑话:要一个校招生有 8 年工作经验,但所有企业都这么干的时候,哪来的经验积累呢?

  • 3)规则的弹性被压缩,但错误被放大。在乐观、上行的环境上,大家更倾向于关注服务的本质,即服务用户,即便些许超出流程,也可以通过「使命感」「用户价值」等出发点得到原谅, 而当前环境大家更愿意维护规则,而不是思考规则的合理性,因为打破规则意味着错误,错误意味着失去这份工作。 服务在人与人之间交换,它贵在难以用准确的规则和价值衡量。

    当然,也早有人看的更远,比如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《关于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意见》

  1. 这周周报也晚了,现在是凌晨 2:36,想来想去周报还是不能断的,毕竟都坚持一年了,多少写点。